文獻出版的那些事
《民國時期社會法規匯編》是將民國時期的各種社會法規全面收集整理而成的一部法律文獻,屬于一次文獻的范疇,不僅填補了民國時期專門法律匯編的一個空白,而且對于我國今后的社會立法工作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文獻圖書出版,是一個繁瑣而又艱苦的過程。編輯策劃該類圖書來說,既要考慮圖書的學術規范和學術價值,又得讓其在市場上有所表現。因此,在市場經濟下出版一本高水準的文獻圖書并非易事?!睹駠鴷r期社會法規匯編》是將民國時期的各種社會法規全面收集整理而成的一部法律文獻,不僅填補了民國時期專門法律匯編的一個空白,而且對于我國今后的社會立法工作將會有重要的借鑒價值。筆者通過這本圖書策劃出版的過程,總結了三個方面的經驗與同行分享。
填補空白,立項出版
作為第三法域的社會法,歷來是我國立法活動的薄弱環節。自2008年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時起,中國的立法重心就轉向了社會法領域。中共十八大報告強調指出,要“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其中,“法治保障”的規范性表述系第一次出現在中共中央的文件當中。立法重心的轉移,要求加大相關法律文獻的供給力度,以為后續立法活動提供盡可能多的參考資料,更為后續立法活動提供寬泛的視角和本土特色的“參照物”。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收集整理民國時期的社會法規成為一項重要的工作。目前市面上,民國時期的許多專門法規版本已經不少,如民國時期的教育法規、交通法規、檔案法規、經濟法規、醫藥衛生法規、戶籍管理法規等。唯獨民國時期的社會法規,至今尚無出版,不得不說這是出版界的一大遺憾。為了填補這方面的空白,在與編委會諸成員進行多次溝通以后,《民國時期社會法規匯編》便被列入了出版計劃。從專業性的角度考量,社會法規應該成為社會工作教育與實務領域的一個組成部分,20世紀二三十年代燕京大學社會學與社會服務學系的課程設置中就有“社會立法”一門??上У氖?,目前國內社會工作教育界均以“社會政策”課程代替“社會立法”課程,削弱了社會工作的專業性。因而,將《民國時期社會法規匯編》列入《社會工作學術文庫》叢書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全面整理,詳盡收集
《民國時期社會法規匯編》出版的首要的工作就是進行法規的收集。而要進行法規的收集,前提是給予社會法規以嚴格的定義,如此才能清晰界定其范圍。我們定義社會法規,取的是按概念的外延加以分類進而劃定其范圍的方法,目的是避免造成名詞術語上的爭議或歧義。